【学习二十大·榜样在身边】孙昀:倾满身光芒 洒“医”路芬芳

创建时间:2022-11-1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我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健康‘守门人’为目标,积极思考、创新思路、探索路径,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近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我校上下掀起了热潮。不仅是校园里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群体,附属医院的广大医护人员也积极主动认真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并结合自身岗位认真思考着未来的工作目标。上面的学习体会,便是来自我校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昀。

    孙昀,安徽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第五批次学科技术带头人),我校一类博士后合作导师。2022年8月,他获得安徽省医师协会颁发的“安徽好医生”荣誉,相隔不到一月,他又获评我校“十佳临床教师”荣誉称号。工作以来,他还多次获得医院“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管理者”及“优秀教师”等荣誉。近年来,其先后撰写教学论文5篇,并连续两年带领第二临床医学院代表队参加校大学生技能大赛,累计取得团体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单项奖10项的优异成绩。 

筑基些许年 建楼未间断

    “同学们,下面我用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安医大二附院的重症医学科……”课堂上,孙昀正利用最后几分钟向同学们介绍“重症医学”这门专业和自己的科室。作为带教老师,这是他每次带学生时都会做的事。

    “和学生们在一起是非常快乐的。”孙昀表示,吸引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重症医学专业,是一件令人无比欣慰的事。

    “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基础相对较薄弱。在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08年汶川地震、2017年H7N9高致病力禽流感及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中,重症医学发挥的重要作用举世瞩目。在这些事件中,重症医学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孙昀介绍道。

    与重症医学临床快速发展、社会对重症医学的认识和需求日益提高不相称的是,重症医学教学工作发展缓慢。时至今日,国内仍有许多教学医院尚未成立独立的重症医学教研室,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往往也未安排在重症医学科(ICU)中轮转。与传统的内科、外科相比,重症医学的教学体系建设尤显薄弱。“这种现状导致了重症医学科医生授课积极性不高、教学经验积累较慢。此外,在校本科生对重症医学知识接触较少,在择业或考研选择专业时对重症医学也会‘望而生畏’”。

    面对这种局面,孙昀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家已将重症医学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医学专业,重症医学从业人员占全院医生比例被列为公立医院“国考”指标之一。“如果我们不能从本科阶段开始为重症医学培养选拔后备力量,将无法真正满足国家社会对重症医学专业人员的需求,安徽省的重症医学也难以迈入健康持久发展的轨道。”孙昀说。

    2021年,通过孙昀和学校其它几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的不懈努力,我校设置了重症医学学系,并由孙昀担任副主任委员。“下一步,我们还将力争在设立重症医学本科专业,从而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面对未来的发展,孙昀十分有信心。

    除了积极促进学科系建设外,孙昀个人的科研工作也持续进行着并取得不错成果。近两年,他先后主持了安徽省卫生健康软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重症医学发展现状调查与适应卫生健康新形势的改革方向探索》和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后疫情时代重症医学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内容均涉及探讨如何加快我省重症医学教学改革,以满足社会对重症医学的需求。


“大家休息时,疾病不休息”

    2009年元月4日,孙昀来到二附院工作,带领医院临时抽调的几名没有ICU工作经验的医生,在护士长和几名年轻护士的配合下,开始了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艰辛的筹建之路。“科室收治的第一例患者是一位严重多发伤的中年男子,治愈的第一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名字是程某某,收到的第一面锦旗来自淮南的一名车祸伤患者……”见证并亲历科室的从无到有,让孙昀对许多的“第一次”至今记忆犹新。

    经过科室成员十几年的奋斗,二附院重症医学一科目前常规开展包括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等省内重症医学专业所能开展的全部技术,十余名医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者占到一半以上。重症医学科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进入中科院科技量值排行榜百强,在省内居于首位。

    十余年来,孙昀带领团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形成了自身特色与优势,诊治水平在全省领先,每年接收大量来自全省各地转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愈率达到9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开始,他带领科室率先建立了安徽省内最早的SAP血、体液标本库,指导研究生开展相关基础科研,近年来先后主持省级、校级科研课题十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近百篇,主译著作1部,参编参译4部;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第一完成人4项。2019年,申报项目“SAP规范化诊治流程构建与优化”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牵头成立“安徽省SAP与腹腔感染诊治联盟”。

    “大家休息时,疾病不休息。”这是孙昀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有时错过了半小时的最佳救治时机很可能就会导致患者病情不可逆的变化甚至死亡。因此,只要不出差,孙昀每天下午五点半准时和所有医生一起参加床头晚交班,常年坚持周末及节假日去科室查房。在他的带动下,周末上午,科室成员都会自觉来医院看自己所管的病人。

    正是由于这样严谨、负责的态度,孙昀所在科室近十年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而作为一名ICU的医生,常年和危重患者打交道,他比别人深知新鲜血液的珍贵,近十年个人累计献血达2700ml。


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

    除了在临床带教研究生、规培生以外,安医大二附院重症医学科还承担了《急救与灾难医学》《外科学总论》等本科生理论课程教学。尽管临床和科研工作异常繁忙,孙昀每学期都坚持为本科生授课,以抓住一切机会对在校学生普及重症医学的基本知识和理念,通过一个又一个“起死回生”的真实病例来说明学科的重要性。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思政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他各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孙昀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重症医学课程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同步前进、互相协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创伤患者急救的“白金10分钟,黄金半小时”等概念时,他自然地引入国家面对重大灾难时不放弃每一条生命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和“救死扶伤、敬佑生命、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讲授对疾病的具体治疗措施时,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加强对人的整体关怀,如何换位思考、关爱患者及家属,如何给医疗护理行为赋予“温度”。

    “当代医疗技术条件下,单纯的延长患者生命似乎比以前变得‘容易’,但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维护其做人的尊严,应是医疗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学中我们不应忽视的内容。”对于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孙昀表示十分认同。

    每一次讲课时,孙昀都会抓住机会对学生们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对重症医学感兴趣的同学来ICU参观、跟随查房,增加对危重患者救治的感性认识。近两年暑假,他先后接收了8名本科大三年级学生来科室临床见习实践,而学生们也在经过近距离的实践学习后,表达了毕业以后成为ICU医生的愿望。

    距离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还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孙昀已经收到多名学生希望能报考重症医学专业的意愿。能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投身于重症医学事业,让重症医学这门年轻的学科能快速蓬勃发展,这正是孙昀一直追求并努力的目标之一,他坚信这条道路虽然坎坷,却充满希望。(第二附属医院 沈笑 校新闻中心 毛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