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榜样在身边】董福龙:使命不忘 用心育良医

创建时间:2022-11-26

“董主任啊,我家属的这个片子你给看一下,是要开刀还是保守治疗啊?”“董老师,今天上课有些内容我还不是很清楚,能给我再解释一下吗?”

院内校内,两个称呼,也意味着双重责任。这位肩负双重使命的人,是我校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外专科教研室副主任董福龙,校2021-2022年度“十佳临床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的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也激励我们要在医疗教学工作中不忘育人初心,继续传承创新,为全面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多的力量。”

既是主任医师,又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正如董福龙谈到的那样,工作以来,他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的职责,将医者使命贯穿于培养未来医生的过程中。

教书育人 良师益友

“身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医生,我们肩负着双重责任,那就是:治病救人和教书育人。作为医生,我们要看好病、开好刀;作为老师,我们要将自己的经验、技术教授给学生,培养更多医术精湛、德才兼备的医者,从而救治更多的患者。”这是董福龙常常说的话。

医学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论是医学生自己学习还是对其的培养,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已在我校从事教学工作十余年的董福龙,一直默默耕耘在一线,承担了外科学、骨科学、运动系统损伤与疾病等多门主干课程的理论授课。近3年,他承担的理论教学100余课时,授课专业涵盖了临床医学各个专业以及来华留学生本科教育临床医学(英语授课)专业。

除了授课,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和科研启蒙导师的董福龙在课余时间还会同学生保持沟通,与他们探讨如何做人、如何做好科研,结合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激励大家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作为研究生导师,他言传身教,小到换药导尿,大到手术操作,都手把手指导学生。

“很多学生都是远离家乡来合肥求学,在学习和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董福龙表示,作为校园里学生最亲近的人之一,教师不仅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应多通过开导、鼓励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关心关爱学生,董福龙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2018年度,他还获得了学校“最受学生欢迎教师教学奖”提名奖。

“要是没有董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就去不了澳洲留学了。”2013届骨科学硕士研究生朱兆华同学说。

2013年,朱兆华报名了学校选派优秀硕士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深造的项目,并顺利通过面试考核。前往使馆缴纳签证费用时,他才发现只能用信用卡支付。如果现在去银行办理信用卡,至少需要20个工作日,这样一来,就不能在要求期限前顺利拿到去澳大利亚的签证了。怎么办才好?

彼时的朱兆华第一个念头就是联系平时给予自己诸多帮助的董福龙老师。了解情况后,董福龙立马用自己的信用卡为学生支付了签证费用,而朱兆华也顺利拿到签证,如愿去了塔斯马尼亚大学留学。

“不能因为这些小事耽误了学生的学习和前程。在学校,老师就是他们的娘家人。”回忆这件事时,董福龙淡然地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董福龙对自己的要求。在给学生讲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他也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013年,经安徽省卫健委(原卫计委)选派,他赴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Greifswald)医学院学习;2017年,由中国医师协会选派,前往美国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医学院学习。在这些曾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母校学习期间,他深切地感受到医学教育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2019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作为教师,董福龙结合个人外出研修的经历,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医学教育,能力为重。发展‘新医科’要着眼于未来医学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医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对医学生的本科及临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学生的见习、实习阶段,董福龙一直高标准、严要求。针对骨科临床操作多、上手难的情况,他要求每一位学生切实掌握操作要点,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大部分操作。他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医学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技能。日常工作中,他则结合门诊、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等多种方式,做好临床带教工作,坚持理论和具体病例并重,以积极拓展学生的临床思维。

由于个人业务能力过硬,董福龙曾多次担任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培训授课专家,并承担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住培考核的临床技能操作的培训工作。2021年,他还担任了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华东分区赛裁判。

积极承担大学及医院的教学、医疗工作同时,董福龙也积极响应号召,发挥专业特长,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17年,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和六安市委选派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到六安开展帮扶工作,他便主动报名参加。同年6月,他又被省委教育工委选派赴霍山县中医院挂职副院长一年。挂职工作期间,除了参加门诊和手术外,他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下基层,下乡入村,将省城优质医疗技术送到革命老区的人们身边,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因成绩突出,他被省卫健委、共青团省委评为了“优秀青年卫生志愿者”。


探索改革 努力创新

现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医学成为一个日新月异的学科,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医学教育重在理论,学生走上临床岗位后,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技能操作能力也有欠缺。所以,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以教为主’,医学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没有实践支撑,都是‘纸上谈兵’。”谈及医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时,董福龙严肃地说道。

于是,董福龙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针对课堂教学,他力主创新,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主张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授课时旁征博引。临床实践教学中,他结合临床典型病例,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和交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毫无保留地将个人工作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经验,董福龙也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研究成果,发表多篇教学论文。2020年,其主持的《新医科背景下多模态教学法在骨科教学及评价体系中的应用》获批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1年,《探究基于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骨科专业教学和评价体系》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建设项目。

“作为一名外科大夫,我们手中的手术刀可以解除患者的病痛,但是用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台上一日功,台下十年功。’我们要从学生时代起就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医术精湛、德才兼备的白衣战士。”这是董福龙对每一位医学生的叮嘱。

如今,2022级本科新生已全身心投入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中,董福龙也向他们送上了最诚挚的寄语:“生命的真谛等你领悟,世界的奥妙等你探寻,人生的舞台等你演绎。希望你们时刻铭记‘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白衣战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一附属医院 校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