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黄建伟:数智赋能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疏堵”之策

创建时间:2022-12-1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治理领域,“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逐渐成为共识。在“数智赋能”网格化社会治理方面,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应用平台建设,“数智赋能”网格化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目前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网格化社会治理“数智赋能”的堵点。“数智赋能”网格化社会治理,前提是平台共建的协同联动,基础是系统共享的供需对接,关键是数据共治的人才匹配。调研发现,不少网格化管理服务部门及其关联机构均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业务管理、轻数据治理”的现象,平台共建的协同联动不够、系统共享的供需对接不畅、数据共治的人才匹配不足成为网格化社会治理“数智赋能”的三大堵点,这些堵点显然是“数智赋能”的主要短板。

  针对“数智赋能”网格化社会治理三大堵点形成的主要短板,建议按照“系统变革、整体重塑,融合共享、集约共建”的基本原则,尽快将“数智赋能”网格化社会治理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融入全省、全国“数字政府”中长期建设规划,从而全面补齐“数智赋能”的短板,锻造更多有效实用并可进一步拓展的“长板”。鉴于目前各级网格化管理服务机构与同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一体化运行,可由各省省委政法委牵头负责,专门增设 “网格化社会治理首席数字官”以及“数字网格员”席位、有效整合各地网格化系统、科学规范市县网格化平台建设,高位推动公共数据归集治理,建立网格化社会治理数据共享池,在夯实共享池“底板”基础上,精准补齐共享池“短板”,培育共享池可拓展的“长板”。具体而言,要做到“一格一级一数官”“一件一类一体事”“一数一源一标准”“一级一屏一云脑”,全面疏通网格化社会治理“数智赋能”的堵点,确保城乡网格这个“神经末梢”畅通无阻,从而真正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

率先推行“一格一级一数官”试点

  数字化人才是网格化社会治理“数智赋能”的“第一生产力”,“疏堵”始终要靠人,关键是靠具备有疏堵能力的数字化人才。高等教育强省和经济强省具有率先推行“一格一级一数官”试点的资源优势和经济条件,建议在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应用平台建设基础较好的地市先行先试,在每一个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设置至少一名专职“数字网格员”,在每一级网格化管理服务机构至少设立一名专职的“网格化社会治理首席数字官”。“数字网格员”“网格化社会治理首席数字官”的工作机制、岗位职责、岗位数量、选拔条件、考核评价、保障措施等可由各省省委政法委牵头负责,省政务办、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省民政厅等网格化联动部门通过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各地市可根据本地实际采用公开招考、公推公选、组织选派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招聘“数字网格员”与“网格化社会治理首席数字官”。

积极探索“一件一类一体事”改革

  探索“一件事”通办:将政务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改革经验延伸至网格化社会治理领域,瞄准社会治理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将关联性强、办事需求大、办事频率高的多个部门事项,从群众办事的视角,通过登入一个入口或只进一扇门就可集合成一次,申请组合办结“一件事”。探索“一类事”统办:在“一件事”集成的基础上,划清网格化服务管理部门及其关联部门权责边界,将食品安全、噪声治理、车辆违停等梳理成不同业务场景,通过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形成一类事清单,打通业务系统,融合治理数据,实现协同共治。探索“一体事”联办:围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两大职能,梳理网格运行一体事清单,接入全省政务协同应用平台,推动各级网格化管理服务机构、网格员的办公系统和各类业务系统整合接入,实现多部门联动、全过程服务。

高位推动“一数一源一标准”治理

  “一数一源一标准”就是采集网格化社会治理所需的每一条基础数据有且只有一个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的法定采集机构,该法定采集机构对每一条基础数据或每一张数据表均进行标准化处理。“一数一源一标准”的治理必须自上而下高位推动。一方面加强网格化社会治理所需数据的高质量供给。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据收集方式,在不重复采集的前提下摸清底数,并运用适当的数字技术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安全。另一方面,实施数据全链路管控。对各个网格采收的数据,在对其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建立标准统一的数据目录清单,构建数据“发现—反馈—清洗”的自闭环工作机制,根据网格化社会治理的职能范畴对其业务进行解构,形成业务流后的流程再造,产生数据流后实施数据解构,推动数据融合应用,促进数据流通共享,让“信息孤岛”连成“数字大陆”。

全面实施“一级一屏一云脑”智联

  “一级一屏一云脑”是指从上至下每一个行政层级都可以通过一张“屏幕”看到从不同的“微网格”装入同一个数据云脑的监控探头和人脸识别系统,并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联勤,从而真正实现网格化社会治理“一网打尽”。一是要科学设置“一屏”视频触角。在科学划分微网格的基础上,确保每个微网格的关键部位有监控探头、人脸识别系统,警网融合、全域覆盖;二是要有效汇聚“每级”网络平台。社区、村每个微网格的视频监控平台都能汇入上下贯通的网络平台并在乡镇级(街道)层面实现与网格化平台的融合。三是充分发挥“云脑”智联效能。将区县一级的社会面监控探头等整合到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通过智能抓取监控信息并进行数据智能分析,发现机动车乱停、占道经营、环境污染、市容市貌、安全稳定等问题后,及时推送给有执法权的网格化联动部门处置,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感知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强调“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提供重要指引、为完善新时代的网格化管理指明了正确方向。率先推行“一格一级一数官”试点、积极探索“一件一类一体事”改革、高位推动“一数一源一标准”治理、全面实施“一级一屏一云脑”智联是提升社会治理体系效能的赋能之举,是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的疏堵之策,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市域特点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之路。(黄建伟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院长)

    来源:(光明网 202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