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刘舒:牢牢把握为民造福的本质要求

创建时间:2022-11-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这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科学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表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根本指向就是为民造福。为民造福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本质要求和评判标准,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了增进人民福祉,是否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得到增强。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论面对何种风险挑战、自然灾害、外部干扰,党和人民始终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进入新时代,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不断夯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不断加强着党心与民心的同频共振。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正是由于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标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和拥护,始终能够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造福人民。古往今来,过上好日子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这同时也检验着施政者的价值取向。回顾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方面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这更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此外,还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不断完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让发展成果更好地由人民共享。只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让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进而不断提升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水平和境界。

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因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可以说,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党的最大靠山,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越是艰难险阻,就越要牢牢植根于人民之中,唯有如此,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也是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关键因素。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只有广泛集中民智民力,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历史必将再一次昭示,没有任何艰难困苦能够阻挡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前进步伐。只要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增进人民福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就能够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刘舒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来源:(光明网 2022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