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谱新篇】药学学科:九秩岁月硕果累累 十步芳草薪火传承

创建时间:2024-02-11

    1926年,上海东南医科大学成立,后更名为上海东南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

    1936年,上海东南医学院附设东南高级药科职业学校创建。

    1956年,安徽医科大学获得药理学副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0年,安徽医科大学药学获批为安徽省属院校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011年,安徽医科大学药学获批成为药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015年,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和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曾经,我校药学学科大师云集,邢文爃、徐叔云等先贤弘医励教,著书立说。

    九十余年,弹指一挥间,沧桑、辉煌,书写着药学人的追求与梦想。

    近年来,在新时代使命召唤下,在校第八次党代会人才强校的战略指导下,药学学科紧紧围绕汇聚人才的奋进之路砥砺前行。

“学科+人才”,开创药学发展新局面

    学科为先,人才为本。药学学科始终坚持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标准,采取“ 引育并重”和“ 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 的师资培养模式,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教育教学团队等,打造了一支“年龄-职称-专业”结构合理、背景丰富、影响力突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科专任教师博士占比100%,荣获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临床药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4人入选国家“ 杰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30余人入选省级人才计划,3 人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多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安徽省青年五四奖、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学科+平台”,打造药学科研新标杆

    学科拥有以炎症免疫性疾病安徽省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科研和技术转化平台。与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省疾控中心共建省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中心、安徽省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中心,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多方资源,着力产出一批高价值、原创性科研成果。

    近5年,学科获批4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250项,经费超 1.23 亿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PNAS,Nat Commun, Hepat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 SCI 论文近700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近20篇,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到账横向经费2.96亿元,获授权专利50余项。

“学科+育人”,书写药学人才培养新篇章

    学科紧密围绕培养“懂医精药、善研善成、康民济世” 的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实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开展“卓越博士”境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项目、设立研究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琦元” 学术创新论坛。学科在培养学生真本领、掌握真技能上下功夫,围绕药物研发、生产、监管、使用的全链条,建立了16家企业实践教学基地,聘任了40余位行业一线专家为校外实践导师,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科为国家和我省医药领域培养出一批以国家级人才,以及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上市制药企业研发总监为代表的优秀产业人才,承担了培养安徽省内较高层次药学人才的主要任务。

    近5年,共培养博士生83人,硕士生588人,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药学、临床药学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并均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李俊教授领衔的国家级教学团队,二十载持续构建“医药融合”的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获得2022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5年,在沪、浙、苏、皖就业学生占比超过 86%,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每年就业率均100%。人职匹配度高,继续从事医药专业领域的毕业生占比98%;就业满意度高,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为96%;教学质量认可度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超97%;毕业后发展质量高,多人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人才称号。

“学科+产业”,谱写产研融合和社会服务新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学科将“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作为始终如一的科研目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紧密围绕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发挥企业、学校的双主体作用。与多家企业共建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帕夫林,年销售额达5亿元;为制药企业开展创新药物I期临床试验超过500项,2022年开展项目总数并列全国第2;牵头制定全国首个《桑黄饮片质量标准》,自主研发了桑黄抑菌液上市销售,建立了桑黄标准化扶贫示范基地,实现“种植指导、药材收购、饮片加工、成药生产”的中药材产业扶贫一条龙服务;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发起“国际教育合作与地方发展合作论坛”、成立“中国-东盟医药科研合作中心”,多举措增进国际科技协作。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高等教育百舸争流的新时代,不进则退,慢进也退。乘风破浪开新局,砥砺奋进著华章。全体药学人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团结奋进、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勇担新使命、展现新气象、砥砺新作为,加快发展步伐,为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努力奋斗!(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