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在行动】李庆蕊:春风化雨十三载 温情守护筑港湾

创建时间:2025-03-07

当朝阳微微升起洒下晨曦,清晨的露珠还未从树叶上滑落,在安徽医科大学校园里,却早已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宿舍楼间。她时而俯身检查走廊的消防设施,时而与出门上课的学生寒暄,胸前的工作牌泛着温暖的光。

她,就是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楼长妈妈”的李庆蕊。十三年如一日,这位普通的宿管阿姨用4700多个日夜的坚守,将学生公寓编织成流淌着温情的精神家园。

以楼为家:方寸之间的育人天地

“宿舍不只是四面墙一张床,这里是孩子们离家后的第一个港湾。”谈起自己的工作,李庆蕊的眼神里漾着温柔。自2013年担任宿舍管理员起,她就把全部心血倾注在这方寸天地。每天清晨,她便开始逐层巡查:查看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检查公共设施是否完好,顺手扶正走廊里歪斜的告示牌。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在她眼中都是守护学生安全的“生命线”。“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看到学生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我是非常开心的,觉得自己的工作也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感和责任感就是让我对这份工作始终保持热情与期待的原因。”李庆蕊在采访中这么说。为学生成长与教育事业负责的理念,在李庆蕊心中牢牢扎根。她微笑着说:“我多做一点,孩子们就能不那么费心,也能在寝室得到更好的休息。”

针对宿舍学生们的诉求,在2024年9月的新生入学季,李庆蕊创新推出“寝室走访日志”。洁白的A4纸上,工整记录着每个寝室学生的诉求:红色重点标注需要上报维修的问题,蓝色记录学生的个性需求。“洗澡水有时不热”“希望课外活动可以更丰富一点”“要是食堂可以有火锅窗口就好了”……这样的细节记录一直在持续进行,李庆蕊尽量将大家的诉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不能解决的,也会及时汇总上报,为他们争取最大化的权益,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

把学生“置顶”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时时刻刻想学生所想,念学生所念。当被问及完成这一切的初心,她总是笑着说:“孩子们背井离乡求学不容易,我们多走一步,他们就少些难处。”

危急时刻:托起生命的隐形翅膀

一个秋日的午后,李庆蕊正在进行宿舍楼巡查,一声急促的呼救划破了宿舍楼的宁静。“李阿姨!有人晕倒了!”正在巡查的李庆蕊闻声赶到。面对眼前意识模糊、浑身冷汗的学生,她保持冷静,快速评估病情,并且及时联系校医院,有序指挥学生室友清理通道。当发现救护车可能延误时,她果断推出备用轮椅,在校园上演“生死时速”。“孩子别怕,阿姨陪着你!”去医院的路上,李庆蕊发现该学生循环不好,手指出现了僵直的状态,便全程紧握学生冰凉的手,不断揉搓促进血液循环,直到急诊室的白炽灯照亮学生的脸庞。学生就诊时,由于身体原因衣服被虚汗浸透,担心学生着凉,又叮嘱学生室友回寝室为她拿换洗衣物。当学生辅导员赶到现场,学生也已经恢复意识后,李庆蕊才安心返回工作岗位,到值班室时,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

能够及时完成这样的“紧急救援”并非偶然。在李庆蕊的值班室里,不仅有备用的轮椅、拐杖,还备有装着冰袋的冰箱,甚至还有应对低血糖的糖果盒。这些看似平常的物品,凝结着她“防患于未然”的智慧。就像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安全不是等出来的,是备出来的。”还有一次,李庆蕊例行每天的日常巡查工作时,发现有一个房间门口有水渗出的迹象。她立即提高警惕,打开房门探查情况,结果发现宿舍内因为水管渗漏已经“水漫金山”。她当机立断,立刻联系物业来抢修,并迅速和楼下的值班老师相配合清理寝室里的水,让学生避免了财物损失。

十三年来,她多次处理突发事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用未雨绸缪的细致织就守护学子的密网。正是这份温柔与细致,伴随着李庆蕊在岗位上坚守至今,为同学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心灵摆渡:深夜灯火的温柔守候

除了生活上的帮助之外,李庆蕊也在日常中为同学们及时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某个深秋雨夜,一位毕业生因为毕业论文压力、求职受挫、感情危机等问题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李庆蕊在监控上察觉到了她的一些异样,原本打算下班的她立刻找到这个女生,没有急于说教,没有劝导教育,没有评判对错,只是默默倾听,用温暖的手掌轻抚女孩颤抖的脊背。这个向来坚强的女孩在倾诉中泣不成声。长达三个小时的心灵对话,李庆蕊始终扮演着倾听者的角色,直到女孩红肿的双眼重现光芒。“有时候,孩子们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被理解的温度。”她这样解释自己的“沟通哲学”。“李阿姨是我们的好阿姨,就像妈妈一样。”李庆蕊所管理楼栋的学生如是说。

“我的本、硕、博都是在安医大读的,我们的‘楼长’一直是李阿姨。我对她的印象就是热心、积极、负责,时刻都在为学生着想。冬天,她会为我们在宿舍1楼放微波炉,能够让学生带饭回来可以加热,学习了一天回来也能吃上一口热乎的。她为考研的学生安排二楼自习室的开放时间,还会帮我们打扫整理自习室的卫生,耐心解决我们反映的每一个问题。有一次,我们913宿舍厕所堵了,她自己带着物业帮我们解决。平时,她会在楼栋群里会耐心回答每个学生的反馈住宿的方面的问题。为此,她还专门帮我们申请了洗白大褂专用的洗衣机。李阿姨总是能注意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和温暖。”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22级泌尿外科专业博士生李雨阳回忆道。在他看来,李庆蕊为学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始终在奉献,却又不求回报。殊不知,这种关怀早已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了李庆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非凡,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温暖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是推动我们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重要动力。对于我来说,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就是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服务理念去关心和爱护学生,是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李庆蕊在采访中如是说。

如今,已到退休年龄的她依然活跃在宿舍管理一线,践行着“雷锋精神”,发挥着光亮与余热。“看着孩子们从青涩新生成长为白衣天使,这种幸福感多少钱都买不来。”夕阳的余晖中,那些与青春同行的日子,早已沉淀为李庆蕊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当暮色渲染宿舍楼的玻璃窗,李庆蕊又开始准备夜间的安全巡查。岁月改变了容颜,却不曾改变那颗赤子之心。在这方承载着青春记忆的天地里,她依然是最初那个怀揣热忱的守护者,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最动人的教育,往往发生在课堂之外;最温暖的守护,永远绽放在需要的地方。(大学生全媒体中心 文/付滢 图/刘艺)